“生活品质”的高低在于自己——活着与生活 | 农人说
有机会原创文章
作者:不二小子
摄影:阿呆
缘于厌倦了都市的喧嚣,疲惫了快节奏的工作、拥堵的交通、浅白的交际、不放心的饮食,还有很多很多病态的都市症。我从2015年4月来到江西一个村落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来之前和来之后,每每回到城市与一些同样喜欢、向往乡村生活的人聊天,交流的时候,总有人提出这样的疑虑,“去某某地方生活,水和空气确实会好很多,蔬菜瓜果也可以吃到健康安全的,可是生活便利性差啊,教育、医疗配套都跟不上,那样的话“生活品质”会下降,这可不行。”
确实不行,如果“生活品质”下降了,去过乡村生活自然也就失去了选择它的意义。因为本来选择乡村生活,就意味着选择一个信息交流不是很充分便利、信息比较闭塞,不太适合从事商业工作的地方。如果放下了工作上的追求,于生活也要降低要求,那我且问你,你何苦呢?!所以当有朋友有类似的爱好,又有类似的问题时,我常会默不作声,甚至劝他放弃去乡村常住的念想,何苦来哉!
每个人就如同世间树木的每片叶子,每个人都不尽相同。所以,返乡、田园生活、半农半X、做农民,这不应该是一个时尚、潮流的选择,它其实应该是一部分人因为命运,或因为享受、喜欢,或因为追求“生活品质”而作出的选择,在得与失、取与舍的权衡之后,他在乡村日常生活、工作的样子,被其他的人用这些词语定义了,于他本不需要定义。其中,我着重想谈一谈关于“因为追求生活品质”而选择田园生活这个定义下的一些思考,希望后来的人,现在过着这样生活的人,能有几分借鉴之处,也就让这篇文章有了传播阅读和探讨的意义了。
首先,我们都是先学会活着,然后才有一部分人在条件具备之后开始学会生活。常有人觉得“活着”很容易,似乎不需要学习,但类似我这样动手能力不强的人,活着是需要学习的。记得工作之前我没有炒过一次菜,只会下面条,煮米粉,蒸米饭。现在想想,如果我大学毕业就到乡村生活的话,估计想吃点可口的饭菜,都是不可得的。活着需要学习,涉及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,除了行,其他都需要自己具备独自处理的能力,而且不能太差,否则都不算已经能活着。因为在现代社会生活,人是无法生活在个人的孤岛上的,交际往来、工作互动、休闲娱乐等等,都需要你有得体的穿着、一定品味的餐饮知识以及采办、使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常识。其次,就是学会工作赚钱。哪怕你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(guan)二代,你也一定会从小被家人安排读书、升学、就业。哪怕你坚持不去就业,选择了留学、游历等,你终究会发现,工作不光是以赚钱为目的,但是赚钱的能力一定反映出你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。有的人创造的价值高,他理所当然获取高薪、高福利;有的人创造的价值小,他自然也就只能领取微薄的薪水或微薄的利润了。工作带给我们钱的同时,还会带给我们成就感。这是一个社会人追求的幸福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他让人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,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意义的。所以,“活着”,一方面要学会个人基本生活的能力,另一方面要学会工作赚钱。
当我们学会“活着”以后,当一切条件具备,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开始学习“生活”了。那么,“生活品质”也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。
上面的图片也是在南垣村拍的,出自摄影师阿呆之手。在看这个图片时,你会看到三只洋鸭,一只在草丛中只露出脑袋。洋鸭,也叫番鸭。因为是外来的品种,所以本地的村民们都叫它们洋鸭。它们懒散的在草丛边散步、喝点水、兴许还吃点草,似乎也是过生活的样子。但我们都知道,它们只是活着。为什么这么说呢,因为它只掌握了基本生活的能力,没有灵性的意识、取舍的思维。所以,并不是懂得享受、懂得慢慢的过日子,就是学会了“生活”。
说起我15年4月来到这个普通的江南小村庄定居,一晃也过去一年多了。村落不大,没有特别绮丽的风光,没有特别出名的景点,也没有大江大山,都是些小溪小河,小山小坡。几个稍微老点的大树,也不是绝无仅有;几片竹林,一丛花儿,几片稻田,几个山谷,错错落落的洒落在村庄里,春夏秋冬倒是分明,于我时有逸兴。所作的诗也多了起来,我这种“没有特别感触就不创作”原则的人来说,去年倒是多产的一年。
日子过的像流水一般,自然诗兴也高涨一些,心情也都在诗兴中有所表露,在一些其他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已经转载过了,这里也就不便在拿出来,贻笑大方。但很多情绪都在记忆里,现在谈起这些,似乎情绪们都变化为精灵,在我的脑海中各自笑着、打闹着、默默的待着,让我感到快乐。
村里的日子是很长的,上午4点到5点间,随着四季的推移,星际的斗转,公鸡会依次打啼。据科学研究表明,鸡的群体社会性是非常强而有序的。一片区域里(比如一个村庄)一定是资历最老、地位最高的那只公鸡先开始叫,然后依次(资历和地位高到低)叫开,直到村里最稚嫩的那只刚学打啼的公鸡叫完,所有的公鸡才乱了顺序此起彼伏的叫。所以从4点多,我就开始从观察公鸡开始了我的一天。喝点水,到安静的平整处锻炼一个小时。因为村庄依山而建,在村里走着,常常是要上坡下坡的,似乎就有了流水一样的心情。
我们村叫南垣村,因为三面环山,南面相对平整,所以叫南垣。古时称灵源村,也称华溪村。村里有几处山里的溪水流淌而过,在安静的早晨,那些溪水唱的歌,足以让你静静的在那里听上半个小时,或者更久。水唱的歌虽然似乎没有多少变化,但就是没有单调的感觉,让你越听,越静下心,如同洗涤了尘埃一般,平静而安详。这时候可别以为可以准备早餐了,还早着呢。妇女们一般这时都在村里各处的池塘或溪水旁的石阶上洗衣服。捣衣的声音,话着谁谁谁的家常、理短,谈论着毛豆、大蒜的涨价,一切与过日子相关的事就传开了。回到家里,这些消息又笃定的传到了男人、甚或孩子的耳朵里,从来不需要QQ群、微信群,村里、邻村的、镇上街道的事,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。这种社群生活,似乎也挺美妙而有效率的。7点多,我就回来家的院子里,晒着早晨色彩丰富的阳光,看来回飞翔的鸟儿,老房子里搭窝的燕子,二楼隔层寄居的鹩哥;自家的鸡,温顺的狗,它们都有各自的姿态,百看不厌呢。
一碗手工面,这是镇上一家农户独门的手艺,周边几个村镇就他们家做的最好。那手工面确实是又细又软,虽然没有北方面的劲道,但是自有南方米面的绵柔,而且不容易断。一碗面吃在嘴里,滑而香甜,配一点辣酱或者辣萝卜,非常可口。不到8点,早餐就吃完了。晃悠晃悠半个小时后,我才去办公室上班。一样的拿着电脑,记事本,公文包。只是免去了一个多小时路途上的各种拥堵,各种争先恐后。打开电脑,几个小时的工作自然就很高效,因为微信、网络视频电话、手机的使用,与客户、供应商的沟通也很便捷,11点半左右,上午该做的事一般都做完了。收拾东西回家,步行10分钟后就已经在家里喝茶了。去菜园子摘点菜,泡在井水里,淘米下锅,煮饭的时间洗好菜肴,12点半已经可以开始吃午饭了。常常在这个时候觉得,上午好长啊。真好,够用。
睡个午时觉,看看喜欢的书,看看手机,下午2点半才走去办公室,有时也会出去办事。出去办事,那心情一般都是愉悦的。因为有青山可观,有稻田可看,有各个大大小小的村落可以穿过,带给你村民们憨厚、朴实的笑容,甚至一两句亲切的问候和寒暄。就如最近来村里实习体验的大学生和我去隔壁镇拿自行车时,一路看我跟人打招呼,或有人跟我打招呼,他感叹的说:“真好,这在他读书的济南,是不会有的。”他说,这种情感的问候,让他心里倍感温暖;似乎也有一些美好和愉悦被他感受到了,我心里想着。
在青山绿水间穿行,这一点都不是奢华的事,因为村庄到处是这样的风景。而且随着四季,风景还会穿着不同的衣裳,让你想牵着它们,哪怕其实不能牵着,心也已经过去了,和它们嬉笑打闹,和它们互相玩赏。如果碰巧在路上,或在村里的广场、田埂、池塘边、大树旁,遇见夕阳和黄昏,遇见细雨和凉风,那你就有福了。各种美丽的光、云、水、风,都带着那一刻独有的风采,让你心醉,让你的心随之而动,美不胜收。你会忘却你身在何处、你意欲何为、你所用不足、你建功立业。你会为当下的感动停下造作的心,在停止造作以后体会到安静的美,在安静的学习中获取一两分定力,然后能安、能虑,能有所得。
快乐的日子也是飞快的,因为飞快,所以常常也会觉得短暂。
村里的日子是短暂的。一个晚上的时光,或许只够喝茶,只够谈天,只够看一会书,只够写一篇文字,然后夜就深了。
于是我说,“生活品质”的高低在于自己。如人饮水。
相关文章回顾
有机是一种生活,独立是一种态度,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。
联系我们
media@yogeev.com(合作)farm@yogeev.com(农场)post@yogeev.com(投稿)
多转发,人人有机会!